全球快播:靠太阳就能挣钱?四川隆昌飞蛾村有三笔账
2023-03-22 21:59:27    封面新闻

封面新闻记者 贾娇

3月21日,四川省隆昌市龙市镇飞蛾村150千瓦光伏发电基地内,上千块光伏面板依次排开,好似连片梯田。得天独厚的海拔和坡度,让光伏电站能最大程度地收集阳光,为山村创造财富。

迎着阳光,飞蛾村党支部书记杨邦春在基地穿梭忙碌。“我以前在部队里,学的就是强电专业,项目落地后的运维工作就是我在负责。”在杨邦春看来,光伏发电产业为飞蛾村实现绿色发展、高质量发展功不可没。


【资料图】

经济账

“阳光红利”开始兑现

去年累计收益10余万元

飞蛾村,位于隆昌市西北部,龙市镇北部。2017年,肩负着群众的期盼,在外闯荡了近30年的杨邦春通过选举,担任飞蛾村党支部书记。

杨邦春清楚地记得,当年,在第一书记徐世伟的努力下,飞蛾村争取到了100万元省级财政资产收益扶贫资金和财政局20万元配套资金,才有了100千瓦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,并于2017年9月正式并网发电。其中产生的经济效益,70%以入股分红的方式分配给脱贫户,30%用于村临时生活救助基金和村基础设施建设。

2020年,在隆昌市村级建制调整改革中,龙市镇薄刀村与飞蛾村合并,建于薄刀村的50千瓦光伏项目同时并入飞蛾村,至此,飞蛾村共拥有总容量150千瓦光伏项目。

飞蛾村150千瓦光伏发电基地

靠太阳赚钱并不复杂,简单来说:阳光照射在这些半导体材料制成的光伏面板上,通过“光生伏特效应”瞬间转化成了电流,输送至电网,获得发电收益。

杨邦春给记者简单算了算:去年在高温天气持续下,村里靠光伏发电累计收益10余万元,已进入平稳运行期。

环境账

一块地两份收入

拼出绿色乡村的新图景

光伏发电产业发展到如今,已经不只有单一的发电功能了,它还有了更多的应用场景。

跟随杨邦春的脚步,记者来到飞蛾村湖羊养殖项目建设基地。如果不是光伏面板下传来的“咩咩”羊叫,很难想象,大面积光伏面板下竟然还藏着数量可观的羊圈。羊圈里,隆昌铨鑫牲畜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兵则面带微笑,为一只只黑山羊撒草料。

飞蛾村湖羊养殖项目建设基地

在飞蛾村,“牧光互补”湖羊养殖已成为这里的新业态。王兵介绍,“牧光互补”就是将太阳能光伏板铺设在养殖场屋顶,实现“板上发电、板下放羊”。基地不仅可容纳湖羊1000余只,还能充分利用空间资源进行光伏发电。别的不说,每年只是光伏发电就可固定收益16万余元。今年6月,他还要引进湖羊养殖,真正实现一块地两份收入。

算好了经济账,杨邦春又给记者算了一笔环境账。“该项目是飞蛾村积极盘活撂荒土地资源,因地制宜创新发展,通过‘公司+村集体’的利益联结机制,采用湖羊养殖与光伏立体交互、温湿智能调控、羊粪干湿分离自动化收集等技术手段实现湖羊绿色、零污染生态养殖,提升湖羊产业附加值,推动村集体经济持续发展壮大的重要举措。”

村集体经济壮大后,村里还加大了对村庄环境治理和改善方面的投入。记者采访时,正好看到村民拿着扫帚在扫村道。杨邦春解释道,这是村里设置的公益性岗位,让村民群众真正成为人居环境整治的参与者、受益者。

民心账

从“后进村”到“模范村”

给老百姓实实在在的获得感

对于村里的产业发展,村民刘元彬心里也有一笔账。

刘元彬家里平时只有老两口生活。村里引进产业之前,他就靠着种植玉米水稻赚钱。现在,他在光伏发电基地务工,一年下来也有一笔不少的收入。更让刘元彬满意的是,曾经的飞蛾村是“人见人怕”的“后进村”,如今的飞蛾村早已经破茧成蝶,成为了交通便利、经济蓬勃发展、人和村美的“模范村”。而这一切的实现,都少不了杨邦春忙碌的身影。

在田间地头、院坝路旁,经常能看到杨邦春与几个村民在交谈着,12社邬锋家的娃上学有困难、7社邓维先没钱看病、6社的党员吴忠金房子漏雨……每一件事都记挂在杨邦春的心里。“有事找杨书记”,这是所有群众遇到困难的第一反应。

飞蛾村党支部书记杨邦春

而杨邦春深知,要想给老百姓实实在在的获得感,发展产业是硬道理。村上采取“上级给一点、帮扶单位帮一点、外面拉一点、自己出一点”的方式,千方百计整合资金资源,协调农资和技术指导,精耕细种结出了累累硕果:现已有光伏发电基地2处约30亩、花椒产业基地300余亩、瑶鸡养殖基地30余亩,实现集体经济年收入20万元以上,带动就业60余人,人均增收1000余元。
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