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资料图)
【大河财立方 记者 赖苏婷 文 朱哲 摄影】3月29日,“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”分论坛“碳中和:困局与破局”在海南博鳌正式举办。
在分论坛上,针对碳中和减排措施的相关问题,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、全国政协第十二届副主席、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分享了自己的看法。
周小川表示,现在气候变化问题面临某种困境和挑战,暂时不可能让所有的组织把“降低二氧化碳排放”当作最优先最高的目标。在多目标下,存在各种目标和实现目标所使用的工具相互协调的问题,需要寻找一种最优的协调。多数目标协调涉及目标函数的设计,目标对应着背后的约束条件,约束条件对应着它的影子价格。这个价格和这些权数只要设置好了就能实现最优协调。既要考虑安全、增长、公平,同时又要去实现1.5度或2度的目标,又要把它分解为各个年度,该目标可以依赖价格模型的工具实现。
他认为,价格型工具并不只是二氧化碳价格本身,税收、补贴都是价格型工具,还包括免费配额的发放。非价格型工具则指的是依靠企业的觉悟、计划,指导投资。在推行计划和指导投资时,要考虑是否提供价格激励机制,是让他们赔钱去干某件事,还是激励机制让他们不赔钱,甚至赚点钱去干某件事。可以看出,价格型工具和非价格型工具并非完全分开。如果可以知道或者找到那个近似的最佳价格,即目标函数里所对应的权数,从这个角度讲,我觉得碳排放问题可以得到解决。
此外,针对碳中和过程中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应该扮演的角色,周小川表示,部分金融机构自身做的低碳是远远不够的,更重要的是其所采取的金融活动,例如投资和信贷,金融机构应该考虑自身所支持的对象是不是在向“零碳”前进,是不是有助于实现“零碳”的发展,这是更为重要的事。
最后,周小川指出,金融业的很多市场都具备金融特性,其中也包括未来的碳市场及其所涉及的部分衍生产品的发展和监管,而这些恰巧是金融界非常擅长的领域。因此金融业应该帮助把碳市场建设好、运行好,同时能够根据碳市场给出的信号,在多个目标和多种工具之间实现最优协调。
责编:史健 | 审核:李震 | 总监:万军伟
标签: